限時免費

繁華的盡頭

人往高處爬,水往低處流。他的事業日正當中,為何不繼續留在商業首都,在「心臟區」出擊?他有錢,為什麼不住在紐約與東京,享受全球最頂尖的消費?他,是摩根大通證券的全球科技研究部主管夏鮑文〈Bhavin Shah〉,他是這期《商業周刊》封面故事的主角。《商業周刊》資深撰述沈耀華特地飛到印度的一個小城Ahmedabad,採訪這位對全球科技股能產生撼動力量的首席分析師,報導他返鄉的生活。

人往繁華走,好像是成長必然的過程。於是,一波波的年輕人湧到大城市,那裡點燃著一盞盞希望燈火,繁華與夢想,盡在其中。每個人的故鄉與大城市距離或有不同,有人一個小時車程,有人是飛越半個地球,於是譜出不同的故事。我們像吸了都市嗎啡的人,起初覺得大城市不是我的家,總有鄉愁,或者一年,或者十年。但越待越久,竟成癮了,再也離不開那城市。

久了,你也分不清楚自己屬於哪裡,故鄉竟由熟悉變生疏。我們被大城市寵壞了,我們犯了嗎啡癮,再也離不開繁華。但,繁華的盡頭是什麼?

夏鮑文不同,他在去年舉家遷回印度老家。他說:「我不知道為什麼亞洲人到了美國就喪失了他們的根。根是很重要。至少我要做好我該做的,我要孩子們跟印度的根連結起來。」那裡的窮人總數,雖然可以結盟為全球第三大國,但那是他生命的源頭。回到故鄉,他失去了方便使用信用卡的權利,他必須與駱駝競逐馬路,他每個月必須打預防瘧疾的針,但他還是決定回去。

他在故鄉租了一幢洋房,布置一個能與全球同步的書房。書房的那扇木門,是夏鮑文進出「家」與「華爾街」兩個世界的秘道。在家工作要付出很大的代價,他離群索居,老闆看不到他,客戶看不到他,部屬看不到他,因此他必須比留在香港更用力接近市場。

夏鮑文很勇敢。有權力者要離開繁華不易,想要處處贏也不易。他做這決定,顯然會失去一些、犧牲一些,但他還是勇敢的跨出。

本文完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