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時免費

一件內衣的記憶

一九九四年,我參加了一個旅遊團,遊覽蘇州、同里等江南水鄉,隨行的一位地陪姑娘,操著蘇州腔的普通話;第一天,在遊覽車上她就介紹了自己,她說對台灣人特別有好感,因為台灣人做的東西不一樣。

她說,在還沒有穿過台灣三槍牌、遠東紡織所做的內衣褲之前,都不知道內衣可以這麼柔軟,是她長這麼大穿過最好穿的內衣,而在大陸做的內衣有些穿起來是連皮都會磨破的……。在場的團員聽在耳裡,都把這樣的恭維當作是接待台灣同胞的標準用語,並沒有放在心上。

在下車之前,這位姑娘又提了一個故事,說是最近她剛跟男朋友分手,理由是男的不願意買一杯台灣的珍珠奶茶給她喝,表示不夠愛她;當時一杯珍奶要價人民幣五元,將近四人家庭一天的菜錢。

過了三年,有一個機會採訪長江三峽築葛洲壩的歷史場景,從四川重慶的朝天門碼頭出發,搭乘長江輪,一路上看著船上乘客拿著一包包方便麵,包裝上都有著「康師傅」三個大字,一包一元;到了江西廬山,一個雲霧繚繞偏遠的山區,蔣介石、蔣宋美齡度假的舊居,一樣吃方便麵,還是「康師傅」。

人在台灣,很難想像「台灣」這兩個字在大陸有多大的「品牌重量」。這二十年來,一天一天加深。這種喜好度,除了對台灣與大陸政治關係的浪漫想像;台灣人對於商品,願意不斷去討好消費者的態度,也會讓使用者感受到誠意與細膩。

從接受、喜好到依賴,應該是一個商品最重要的三個階段。在這期的封面故事中,從上海、北京、武漢、西安,找尋出台灣品牌的新生命;從全國性品牌中,也看到大陸消費者對台灣商品的依賴,炒菜用台灣生產的葵花油、腳上穿的鞋子、聚餐吃的小火鍋、送禮用的麻糬、休閒時騎的單車,甚至下班回到家中,和愛人同志膩在被窩裡看的,也是台灣的連續劇。

還有什麼比食、衣、住、行的力量更大?這就是台灣的新機會!

我們看到的新面孔,他們沒有家財萬貫,沒有富二代的條件;不見得有高學歷,管理那一套也未必適用。他們心中只有兩個字:市場。因為中國的市場起來了,大陸人荷包也滿了,品味也高了。大陸瘋,台灣味,配得剛剛好。這朵花正在開,大家都應該給在大陸市場種花的人一點掌聲。

本文完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