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為什麼報導蔣經國的身世爭議

見大人則藐之

如果連蔣緯國的口述 資料,都依舊是 不可褻瀆的禁忌,那麼, 出土古文物若出現對秦皇、漢武有不利的文獻, 史家是否也要玩一場 泛道德化的 和稀泥遊戲呢?

如果新聞自由是檢驗一國民主成熟度的尺標,那麼蔣緯國生前口述父兄秘辛新聞,一周來在這個小島上引爆的咻咻騰議 ,正是這把「民主尺標」顯現其刻度的時候。

《商業周刊》五一五期的封面故事:「蔣緯國臨終揭秘:蔣經國不是蔣介石的兒子」,從它的標題已充分顯現它所呈現的,既非一種主觀判斷,亦非一種價值認定,而完全是訊息的傳達、意見的表述。而傳達此一訊息、表述這一意見的主角,正是曾經與「中國第一家庭」──蔣家榮辱與共、血脈相連的蔣緯國。在蔣家第一代及第二代──曾經主宰過中國及台灣命運的政治領袖,紛紛花果飄零、羽化為歷史的此刻,如果連蔣緯國的口述資料,都依舊和戒嚴時期一樣是「不可承受之輕」、是不可褻瀆的禁忌,那麼,出土古文物若出現對秦皇、漢武有不利的文獻,史家是否也要秉持不厚誣古人的態度,玩一場泛道德化的和稀泥遊戲呢?

兩極化的答案

...本文未結束
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