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做榻榻米

縫針裡的職人堅持

開業近五十年 傳承四年

西元一八九五年,日本人把榻榻米帶進台灣的常民生活,一路相伴台灣人過了五十個年頭。戰後光復,日本人走了,但家家戶戶睡了半世紀的習慣仍未改,榻榻米依然是當時算「有出息」的好出路。在台南市民權路的「明章榻榻米行」店頭,高掛幾幅黑白老照片,十幾位師傅們一字排開,蹲坐在滿地切下的稻草堆上埋頭苦幹,外頭一部部卡車排隊正等著載貨,那是屬於榻榻米的輝煌年代。盛夏午後,空氣中稻香依舊,如今安靜的只剩電風扇擺頭的聲音,老照片中那位意氣風發的年輕師傅正坐在竹椅上打盹。「你來囉?」八十歲的洪施明站起身,午休結束,他迅速拉出一台放榻榻米的木床,十八公斤的稻草墊,和一堆「日本進口」的「雞絲頭」工具袋,「我去叫阮孫下來。」下樓的是一名拖著腳步、慢條斯理的娃娃臉年輕人。

這間五十多年的榻榻米老店,就由這對差了五十歲,步調一快一慢的祖孫倆撐著。

「嚓嚓嚓」,兩人各據一方做榻榻米,沒人開口說話,只剩下切稻草的清脆聲響。阿公拿起金門製的大鋼刀,手起刀落一路直下,一塊厚六公分的稻草墊就像長崎蛋糕一樣,切口俐落平整,變成三呎、六呎(約九十一×一百八十二公分)的標準榻榻米。洪施明工作有著日本職人的氣質,抿著嘴,背打得很直,穿針引線如行雲流水,彷彿不用看就知道線該往哪兒去,也許摸了二十萬件榻榻米的手,早已熟稔到閉著眼睛都能做。祖孫二人雖無交談,但洪施明眼神不時飄向孫子那兒。染著一頭黃髮的洪偉晉,正在拉勾縫緊布邊,七十一年次,回來接班第四年。

...本文未結束
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