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道德與倫理的謬論

戒菸與倫理

對倫理的議題,東西方的哲學家們雖然早有共同認知, 但時下所見,眾人以倫理交相指責,對倫理和道德的界線早已分不清。

有一位多年菸癮的老教授突然決定戒菸了,兩個星期之後有朋友問他:「聽說戒菸初期,菸癮犯的時候脾氣會變得比較煩躁,你有這種感覺嗎?」老教授面露意外之色,回答道:「我覺得像以前一樣,沒有什麼不對。倒是我的那些同事們像吃錯了藥一樣,最近老是跟我過不去。」

這個戒煙後的心情,其實很像台灣的政治天空──顯得非常「倫理」。一個大家紛紛豎起食指(不是中指)指責別人缺乏的東西。彷彿「倫理」永遠是別人的問題,永遠「缺乏積極的證據」證明自己也有「倫理」的問題,自己當然也有「人非聖賢」的時刻,但,絕對是「無心的疏忽」,完全與「倫理」無關。那到底「倫理」是什麼?

倫理的議題,東方有孔子、西方有蘇格拉底在兩千多年以前就開始討論了。可見東西方的哲學家們對「倫理」的思想倒是早有共同的認知,那就是「倫理」是用來「約束自己」,以便達成社會和諧。但時下所見,眾人以「倫理」交相指責 ,彷彿「倫理」是用來「約束別人」的工具,學者們愛說「人心不古 」,恐怕有幾分道理。據我觀察,各界人士(政治、企業、教育、社會等)對「倫理」的問題如此敏感 ,可能是因為分不清楚「倫理」和「道德」之間的關係。

...本文未結束
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