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歲舞蹈家,靠理工腦跳進國際

他用程式碼編舞 機器人變最佳舞伴

演出前,黃翊的「彩排」工作之一,是用電腦連線到機器人不斷反覆測試,只為了登台共舞的70 分鐘,能夠精準完美。

演出前,黃翊的「彩排」工作之一,是用電腦連線到機器人不斷反覆測試,只為了登台共舞的70 分鐘,能夠精準完美。(攝影者.Jacob Blickenstaff)

庫卡(Kuka),是廣泛用於BMW、空中巴士(Airbus)、三星等知名品牌生產線的工業用機器人。舞者兼編舞家黃翊,被林懷民稱為「可怕的小孩」(enfant terrible,法文藝術天才之意)。當黃翊與庫卡,跳著令觀眾如痴如醉的雙人舞時,程式力,是不可或缺的創作關鍵。

黑暗中,舞台上簌、簌、簌傳出在工廠才聽得到、很「工業」的聲響,隨著燈光、音樂緩緩加入,隱約映照出黃翊與庫卡互動交纏的舞步。原本在生產線上運作飛快卻了無生氣的機器手臂,這時彷彿被注入生命,展現出探詢、遲疑甚至凝視的情緒。「奇異的富有詩意(oddly poetic)」《紐約時報》(New York Times)形容。

耳目一新的表現方式,讓這齣舞碼打敗眾多對手,應邀在全球科技藝術最重要的年會──奧地利Linz電子藝術節開幕式中演出,是台灣首度獲邀;它也獲選為二○一五年國際表演藝術協會(ISPA)年會十大新作,是當年度唯一華人作品。

...本文未結束
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