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時免費

掌握來由,就是掌握趨勢

調查工作小組成員:左起鄭金川、楊雅民、王郁惠、康添財。 (攝影者.駱裕隆 )

剛結束的選戰,大家說是沒有議題的戰爭 ,而且鎂光燈全打在北、高兩市上,立委選戰像是偷偷上演的默片。

事實應該正好相反。北、高兩市候選人精銳盡出,無論誰當選都不會做得太差;反而是立委選舉,參選人良莠不齊、山頭林立、政黨沉浮、利益偏向,在在都影響未來三年政壇動向,更攸關民眾切身福祉。

為了校正這種「關切度」與「重要性」間的嚴重落差,本刊特別企劃了「新科立委意向大普查」專題,企圖解答「未來三年,台灣往何處去」這一大哉問。此一專題的高難度,在於選戰關鍵期間,萬里追蹤式地緊盯行蹤飄忽的參選人,然後很不識相地問他們一些「不急之務」,卻在選舉揭曉後淘汰大量落選者的「廢卷」。

本刊副總主筆康添財,率同鄭金川、王郁惠、楊雅民三位記者(見圖),承擔這項重任後,整整不眠不休地工作了一週,終於在選後三天內完成了一百二十七份新科立委有效問卷,也算是一項創舉。雖然盡力完成任務是份內事,應該值得讀者給點掌聲。

另外,選舉期間企業和金融機構頻頻出事,當然不會在選後自動消失,必有後續發展。然而,一個商業媒體所可能犯下的最嚴重錯誤,就是預測特定企業將出事,結果產生「自助性預測」的效果,果然導致它出事。對此,我們絕對不敢造次,更不會根據傳言妄加預測。

但是,事出必有因。了解了原因,也就掌握了趨勢。譬如說,幾年前銀行的大量設立造成了OVERBANKING現象,在設立時,又容許企業財團大量介入金融機構的經營。這兩個現象加在一起,就造成一方面銀行競爭激烈、標準降低,二方面企業經營有野心或有困難時從銀行掏錢。如此一來,企業和銀行的「生命共同體」一起出事,難道還需要別的解釋嗎?

在共同的前提尚未解除前,同樣的事例必然重複發生。這應該是明顯的道理。黃惠娟小姐帶領一個小組,完成了本期的封面故事〈銀行.討債團.大擺地攤〉,幫助您了解銀行涉入企業地雷的前因後果,並從其中預測銀行業的未來走向,彭杏珠小姐則隻身深入近期出事企業的大本營,找到他們共同的源頭「台中市地重劃」。這樁台灣近期最大規模的土地重劃案,創造了數千億元的土地價值,讓前後兩位市長官司纏身,造就了無數竄起的新興財團,最後仍難免「眼見他起高樓,眼見他樓塌下」。這系列文章的標題「十年一覺台中夢」,像極了朱門恩怨式的八點檔。不知眾商好漢們,看了有什麼的覺悟?

此外,甚受讀者喜愛的「張忠謀開講」,本期因學校停課,又得讓大家等一週。

最後,前總編輯莊素玉小姐因編務繁重、無法兼顧家庭請辭,總編輯職務由本人兼任,尚望讀者朋友繼續支持。莊素玉小姐任職期間,為本刊帶來了不少新觀念、新作風,增色不少,特此一併致謝。

李盈穎和楊雅民本期合寫的〈一群慢慢長大的小天使〉,不僅寫給關心「發展遲緩兒」的讀者看,更值得所有工作忙碌的雙薪父母深思:大家努力打拚之餘,為下一代做些什麼?

祝大家健康快樂。

本文完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