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食材變奪金關鍵,台灣麵包10年進擊之路

冠軍麵包

去年十月,法國南特第六屆世界麵包大賽總決賽,代表台灣出賽的陳耀訓等三人再度蟬聯團體冠軍,打敗世界十七國選手,連續兩屆獲得最高榮譽,破了大賽紀錄,「台灣隊」成了全球最會做歐式麵包的隊伍。而台灣麵包的美好歲月,若說始於吳寶春師傅於二○○八年法國樂斯福麵包大賽世界盃獲獎,至今正屆滿光輝十年。

馬告雞肉捲

馬告雞肉捲(攝影者.石吉弘)

台灣本非歐式麵包國度,為什麼能在國際大賽頻頻獲勝?這一切,得從台灣麵包大使協會理事長張明旭說起。二○○五年,他遊說吳寶春師傅組隊參加法國樂斯福麵包大賽世界盃亞洲選拔賽,這是當年世界歐式麵包比賽中最受國際矚目的賽事。原本想法很單純,張明旭認為,以米食為主的台灣,小麥栽種量少,品質也不如歐美,但麵包師傅卻都很有想法。打從一開始參賽就鎖定要把「在地食材」融入歐式麵包,才能出奇制勝。

選手們無不絞盡腦汁,先從熟悉的食材切入,再上山下海尋找在地滋味,挑出既符合台灣精神,又適合擺進麵團裡的食材,從台灣果乾(桂圓、荔枝、草莓、金棗、梅子等)到原住民的小米酒、馬告、紅藜、烏骨雞等。結果證明,無論風味還是口感都令評審與各國選手大為驚豔,甚至好奇想一嘗原味。

台灣島上的原住民,多以身邊可獵捕或採集到的動、植物為食材,「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」就是他們自古以來生活方式的最佳寫照。

...本文未結束

免費訂閱!
商周最新出刊報‧隨時掌握最新趨勢